close

能力指標

1-4-4-1、1-4-4-3、1-4-5-3、1-4-5-5、2-4-1-2、2-4-2-1、2-4-8-2、3-4-0-1、3-4-0-5、4-2-1-2、5-2-2-1、5-2-3-1、6-4-4-1、7-4-0-1

單元一   認識我的故鄉

教學具體目標

(對應能力指標)

教學活動與步驟

時間分配

評量重點

教學資源

  1. 瞭解自我與發展潛能

 

 

4.  培養表達、溝通和分享的知能。

 

5.  發展尊重他人、關懷社會、增進團隊合作。

一、準備活動:教師介紹自己的故鄉,每個人生的生活故事往往是最動人的,足以引起學生的動機。說個故事給孩子聽

二、發展活動:反問學生對自己的所生活的地方,請同學們自由的表達他們印象深刻的部分。引導學生一起製作學習單,再協助整理。

三、綜合活動:生活地圖利用西卡紙,製作區域牌。請各組將區域牌放置在黑板上畫好的地圖上。

10分鐘

 

 

15分鐘

 

20分鐘

學習單

 

 

分組討論

訪談做紀錄

 

可以了解自己所在的位置及與別人相對的關係

口述,配合當地的特產。媒體播放照片或影片。

 

將討論結果整理成學習單印發給同學書寫。

 

西卡紙

區域地圖

※實施說明及分析:

述說自己的故事最容易引起學生的認同,特別是自己的成長經驗。可以是自己小時候的故事,也可以是對自己成長環境的感受。學生會很想仿造老師的方式也去了解一下自己的環境。要有確實的做法指導,例如所在的區域如何劃分,雖然古坑是個小地方還可以再分成很多個別具特色的區域。若孩子的生活經驗很侷促,就必須在生活的範圍內給予區辨的環境。

學習單的內容是共同討論擬定的,就會比老師給的有趣。之前曾經給學生製作過標本,所以對於製造區域牌也會有熟悉的感覺。開放的要學生去蒐集資料,如何帶領整理就考驗了老師的功力。分享時可以要學生用阿嬤的話來敘述可以增加樂趣,也可以增進對自己家庭環境的認同。用一種「生活的語言」來敘述可以讓學習更有親切感。

生活地圖的製作區域牌,要提醒同學最好可以一看就能了解這個地方的特色。各組分享時可以把區域牌吸附在黑板上,看看鄰近的地方有沒有甚麼相似的特點,隨著距離環境如何改變。

           

 

單元一

 

學習單:我的家鄉   組員:

 

學校的學區廣闊,班上的同學住在不同的地區。我們住的這個地方,我們要怎麼介紹給別人。(請以區域分組)

 

1、         我家住在         。(水碓、梅山、坎腳…)請製作一個組別牌,除了名稱還要能顯現出你們這個區域。。(老師會提供西卡紙)

 

2、         如果我要告訴別人,我所居住地區的特色,我會介紹…

 

3、         我家附近有什麼特別的人?特別的地方?

 

4、         我家或我家附近種植了什麼作物,如果你要選擇一個介紹我會選哪一個?為什麼?

 

5、         請隨意拍攝我所住的地區的圖片。(請給電子檔,用來分享時播放,順序要稍微想一想。)

 

6、         請用200字介紹我們生長的地區(不知道要去問一問,分享時請用阿嬤說的話-閩南語)

 

可以用來畫圖寫字,不夠還可以用背面!

 

arrow
arrow
    全站熱搜

    kikiliu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